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打击乐活动的童趣创意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sunweihong 感谢 sunweihong 上传 0人参与

        传统意义上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以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但是,以此为唯一目的的活动对年幼的儿童来说未免会感到枯燥,缺乏兴趣,所以,我们在开展打击乐活动时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又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将现代的创新意识渗透到传统的打击乐活动中,使打击乐活动更有创意,让幼儿真正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快乐,获得发展,让打击乐活动真正回归儿童。 

        一、创意打击乐活动的内容与方法 
        在幼儿园,打击乐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打击乐曲、打击乐器的知识技能和打击乐器演奏的常规等。我们以尊重幼儿个性,发挥幼儿主动性为前提,积极鼓励自主探索,共同创意打击乐图谱、改变打击乐活动的教育手段、创意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让幼儿园的打击乐活动更贴近儿童的领悟、接受能力。 
        (一)节奏图谱的创意。 
        在以往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常用×和0来表示节奏,这两个符号对幼儿来说也是抽象的,特别是经常使用这两个符号,幼儿就不再有新鲜感,影响到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在实践过程中,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出了许多新的节奏符号,因为这些符号来自于幼儿的创作,是他们看得懂、能理解的,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 
        1 形象图谱:用幼儿熟悉或喜欢的形象来表现节奏型和乐曲内容。如:小班的《小兔和狼》这首乐曲表现了这样的故事情节:一只小兔高高兴兴去拔萝卜,它一边吃萝卜,一边没忘记竖起耳朵听听有没有大灰狼的脚步声。节奏谱就用一只萝卜表示×(吃)的节奏,用两只兔耳朵表示休止符(听),用大大的狼的脚印表示×---(咚---)的节奏型:《看星星》则用了各种星星眨眼睛的形象,既表现了歌曲的意境,又说明了节奏的变化。 
        2 情景图谱:将故事情节用节奏符号进行表现。如:大班的《小红帽》,把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用形象的图谱表示出来,幼儿用说故事、表演故事的方法感受、表现节奏。 
        3 语音图谱:用语音表现节奏及配器的布局。所用的语音可以是有意义的词或句子,也可以是象声词或无意义的音节。如:×× ××的节奏用小鸡的叫声表示:叽叽叽叽;××的节奏用鸭子的叫声:嘎嘎等,这些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动物之声。 
        4 动作图谱:利用幼儿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及配器,设计时可使用身体节奏动作、模仿动作、舞蹈动作甚至滑稽动作。我们往往是用幼儿共同认可的标记来表示相对应的节奏。一般来说,在活动前,教师和幼儿会一起商量出一些大家都认可的标记来表示节奏型、身体动作、乐器等。如:表示点手指,表示拍手等。如:《大马告诉我》 
        5 图形图谱:用幼儿熟知的各种图形来表现节奏。如:《拨弦》 
        6 乐器图谱:根据乐器的外在特征设计较形象的图谱来表现节奏。如:《采茶》 
        7 颜色图谱:主要是运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节奏及配器的总体布局。如用渐变色来表现音乐的渐强或减弱,用不同或对比的色彩表示乐曲的结构等。 
        (二)活动手段的创意 
        1 用律动引领幼儿走入节奏活动的大门。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于节奏还很陌生,如果单一的让幼儿学习打击乐活动,幼儿必定觉得枯燥无味而难以掌握。因此,我们采用幼儿喜爱的律动作为起步,为幼儿打击乐活动作好铺垫。如:有节奏地进行生活模仿动作。 
        2 根据幼儿和乐曲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方法。“感受-体验-表现-创编”是打击乐创新教育活动进行的一般流程,其中,创编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最能激发幼儿参与创造的一个操作环节,在打击乐活动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用循序渐进的创编方法,如:小班幼儿形象性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用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以创编简单身体动作为主。到了中班,幼儿已熟悉了一些节奏型,可以开始尝试创编节奏型,但以部分创编为主。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关于节奏互换的知识,就可以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按意愿设计节奏和配器方案。 
         3 生活中的场景作为节奏活动的内容。幼儿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才能,在大班《荷包蛋》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幼儿喜欢并熟悉的煎荷包蛋的生活经历作为切入点,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特别是在身体动作的创编方面,表现出极强的想象力。 
        4 提出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目标和内容。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由“现在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的,因此,设计活动时,要让幼儿体会到“跳一跳,摘苹果”的感受。在幼儿能力水平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让他们尝试各种类型的节奏活动:齐奏、合奏、轮奏、卡农(累加)等,感受各种音响效果,教师在实践中也发现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最能激发幼儿创新的欲望。 
        (三)乐器使用的创意 
        1 改变乐器的固定用法。铃鼓、小铃、三角铁等都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乐器,但是,有的乐器使用方法不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有的乐器经常使用,幼儿也会厌倦,于是,我们就尝试在需要时适当改变乐器的固定用法,使幼儿从依传统方法规范地使用乐器过渡到按乐曲需要自由创造乐器的使用方法。如:小班幼儿由于手指小肌肉发育尚未完善,使用铃鼓有一定难度,就让他们挂在胸前拍铃鼓等。 
        2 寻找乐器的替代物。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幼儿寻找乐器的替代物,感受不同的音响效果,如:敲击瓶瓶罐罐、拍桌子、椅子等。在大班《拉德斯基进行曲》活动中,孩子们用牙刷、毛笔敲击地面来为乐曲伴奏,增添了不少情趣:在《小猪呼噜噜》中,幼儿用搓衣板刮出了逼真的青蛙叫声,用玻璃瓶敲出了流水的声音,这些替代乐器的加入,使音色更加丰富,也让幼儿获得新的感受。幼儿在玩中学、玩中乐…… 
        3 鼓励幼儿自制乐器。自制乐器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从“做什么”、“用什么做”到“可以表示怎样的音响效果”都是幼儿思考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卡门序曲》中,我们就让幼儿自己制作乐器,幼儿兴趣浓厚,纷纷和家长一起参与其中:有用蛋糕盒做成鼓、饮料瓶装上沙子、豆子做成沙球、蚌壳做的木鱼等,最奇妙的是有一个幼儿用青霉素药瓶做的“铝片琴”。 

         二、挖掘创意打击乐活动的教育价值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打击乐刨新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指向于幼儿素质的提高,同时,作为师幼双向活动,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从而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一)幼儿的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在打击乐创新活动中,幼儿开始对音乐的结构感、节奏感、旋律感、音色感等音乐要素产生了敏感性。 
        1 音乐感受能力得到培养 
        能感受、分辨乐曲的风格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音乐非常感兴趣,但是,这时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经过教师多种方法的引导,他们开始理解乐曲的快慢——听到快速的音乐会说象开火车,听到慢的音乐会说是小乌龟爬,当他们积累的经验越来越多后,就会准确地表达出对音乐旋律的感受和体会,听到《梦幻曲》有的孩子说像天使一样在天空中飘、有的说像在云里睡觉;听到《金蛇狂舞》会情不自禁的跳起欢乐的舞蹈。到了大班,分辨进行曲、摇篮曲、小夜曲对幼儿已不是难题。 
        能体会、表明音乐的节拍 节拍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也是幼儿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在实践中找到了让幼儿感受节奏的窍门,先引导幼儿感受、体验重拍,再让幼儿尝试打节奏,经过循序渐进地摸索,大部分幼儿能够自如地感受乐曲的节拍,并能听出乐曲的结构、区分乐段、分辨出简单的乐句。 
        2 音乐表现能力得到提高 
        能根据音乐的性质想象音乐的形象和情景 音乐是需要运用多种感官来体验,再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现的。当幼儿听到活泼的音乐就会联想到晴朗的天气、欢乐的节日,会用兔跳、鸟飞的形象来表示;听到沉重的音乐又会想到黑夜、大象走来了等。 
        能随音乐节拍有节奏地表演 会合拍地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是音乐感受的目标,也是为创编动作做铺垫。开始时,幼儿的动作随意性比较大,常常游离于音乐之外,教师根据幼儿出现的这些现象,设计了一系列进行节奏训练的游戏,如:节奏回声,拷贝不走样等,使幼儿会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节奏。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打击乐器、自制乐器,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不断体会声音的轻重、快慢,在自主探索中引导幼儿合理配器。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掌握不同乐器的使用,认识乐器的不同音色,学习乐器的演奏技能,从而学会用乐器来表现乐曲的音响形象。 
        音乐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打击乐活动中的音乐创造能力主要表现在创编身体动作、为乐曲编制配器,这也是幼儿最有兴趣、最能倾情投入的活动。他们会为雄壮有力的乐曲配上跺脚的动作,用鼓作伴奏;为优美、抒情的乐曲配上三角铁、小铃等声音优雅的乐器。 
        3 幼儿的其他能力也获得培养和提高 
       有利于促进社会性的发展 
        打击乐活动是表达情感的有效方法,可以让幼儿在敲敲打打中发泄自己的情绪,获得心理的放松。同时,感受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有机会体验通过音乐去品味人间百态,《过新年》热烈、《洋娃娃的葬礼》的悲伤、《卡门序曲》的异域情调等,有助于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打击乐活动是合作性较强的活动,需要幼儿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才可能产生良好的音响效果和活动氛围。如:在声部叠加、轮奏时体会轮流、合作;在集体演奏时,学会控制自己的音量、和他人协调:交换乐器时又要学会协商、交往。这为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提供了可能性,为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合作要求打下良好基础。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 
        打击乐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幼儿行为上最明显、突出的变化是:从听到音乐不知所措到积极与音乐产生共鸣:从随意的表演到模仿表演,最终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自主表演;从不知什么是节奏到会根据既定节奏表演,再会自如地创编节奏;乐器使用也从单纯的敲敲打打追求声音的热闹到会根据乐曲合理创编、选择配器方案,追求音响的整体效果。 
        (二)幼儿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的专业成长 
        1,打击乐创新实践活动激发了教师的创新意识 
        幼儿教育的创新不同于艺术家、科学家的创新,它不是发明创造,不需要创造社会价值,更多的具有再造性的成分。所以,教师需要给幼儿一个学习的支点,让他们在此基础上扩散、发挥。例如:在感受四拍子的乐曲时,过去教师往往会严格按节拍进行练习,幼儿头脑中储存的也只有几种节奏型。现在,教师们都善于把单调的节奏作形象地处理,同样是感受四拍子的乐曲,×-×-是火车在启动,“咔-嚓-”,××××是火车在行驶,“咔嚓咔嚓”,×---是火车在叫,“呜---”。有了这一点感性经验,幼儿的思维之门也就打开了,他们很容易就进行再造性想象了。可见,教师恰当的引导在幼儿创新活动中具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2 打击乐创新实践活动培养了教师的反思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活动形式,在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参考的基础上,教师只有依靠自己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反思才能获得新的、有价值的经验。刚开始教师都争相模仿使用圆点图谱,可是,慢慢地就发现这种图谱并不是适用所有幼儿,经过探索,各种适用于各年龄段幼儿的图谱应运而生,受到幼儿的喜爱。后来,教师又发现,当幼儿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不再需要完整、重复的图谱,于是,又出现了节奏条,甚至不用图谱的演奏活动。在不断实践-发现问题-尝试创新-再实践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师研究、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得到发展。 
        3 打击乐创新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和幼儿共同探索,获得了不少知识技能,感受到了音乐的奇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音乐素养,提高了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打击乐创新教育实践过程中也获得了自身的专业成长,所以说,创新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关键词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设计:制作窗帘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