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浅谈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的有效策略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wangyalin 感谢 wangyalin 上传 0人参与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科学教育既包括自然与人类世界的知识,又包括发现该知识的技巧,还包括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科学是一种思考,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种正确的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新《纲要》科学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同时,还强调:“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并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 

        一、材料源自生活高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由此可见,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探索未知的基础。因此,要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感知过的、或触摸过的材料,引发和保持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欲望。如:科学活动《神秘的纸箱》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神秘纸箱并在纸箱上方挖个仅供一只小手伸入的洞,并在神秘纸箱内放入幼儿生活中常见的、颜色鲜明、气味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如:苹果、桔子、毛巾、玩具车、刷子等,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探索、发现、猜猜神秘纸箱内的物品,并说说用不同感官猜测神秘物品的感受。这样,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与材料产生了共鸣,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引导幼儿做学习的有心人,随时随地搜集身边易得的、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和他们一起设置出班级的“收藏角”,引导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根据需要自由选取材料,使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活动课《磁铁娃娃找朋友》中,教师提供回形针,塑料杯、尺子、橡皮、钉子、布等材料让幼儿探索什么东西和磁铁娃娃是好朋友,幼儿的探索兴趣很高,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此时,我及时引导幼儿在“收藏角”中自由寻找、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于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剪刀,衣架,铁杯等等,由于新材料的加入,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进一步深入了。 

        二、探索主题富有教育价值 
        一般来讲,幼儿园的活动主题都是由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等原则,首先制订出教育活动计划或活动方案,进而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教师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大家一致认同:教育活动中既要有可控性又要有灵活性,要给予孩子们一定的自由度,允许孩子以不同方式去感知、观察、操作,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答案,使可控性与开放性互相配合、协调运用,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究环境。如:在区域活动钓鱼游戏中,我发现,物体的沉浮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这时,我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就从主题《认识沉浮》开始入手,首先让孩子们了解什么东西会沉在水里?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从而激发起了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接下来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塑料、木块、铁块、瓶子等4 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充分的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会,让幼儿自己选择小组进行活动,自己去摆弄,利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当幼儿观察到铁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木块等东西在水里会浮起来时,我请各组组长相互介绍他们各组的情况,交流分享各组的经验。“还有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提供操作记录卡让幼儿记录,接下来,我给幼儿提出了新的问题,请幼儿到教室的周围去寻找。在不断的探索对比中,幼儿对“沉浮”的知识有了较系统的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把主题不断纵向延伸,鼓励幼儿进行逆向思维,想办法把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再把浮着的东西沉下去等等,教师则在一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幼儿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层次发展,有效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三、师生互动策略积极有效 
        1.提供直接经验,引发探索兴趣。幼儿天生好奇,爱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如随机性活动:直接观察平台上的出气孔;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立交桥是怎样长长的;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生成性活动:尽量在现象发生的现场进行。如:某幼儿园的幼儿发现教室里有一个光环,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光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教师手表的反光,从而引出一个系列活动“光与影儿”。预成性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刻意计划的活动。如:种子发芽、磁铁的吸引力、水中的沉浮、我们的小脚丫等。 
        2.善用随机经验,形成探索助力。科学是幼儿每日经验的一部分,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具体、最容易了解的,也是最不容易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容易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如:春天来了,幼儿发现空中飞着许多柳絮,于是教师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过后引导幼儿思考:柳絮从哪里来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那些好处?有什么不好?怎样避免让它破坏环境,你能给政府出个主意吗? 
        3.制作游戏玩具,满足探索需要。物质材料指的是由教师设计和提供给儿童的操作材料和制作材料,它也是儿童学科学的环境要素之一。 
        学前儿童学科学是通过物质材料的辅助,在操作中进行的。无论是集体的正规性科学活动,还是儿童自由选择的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无论是科学探索和发现活动,还是科技制作活动,都离不开物质材料的提供。儿童科学经验的获得,有赖于物质材料的提供。如果没有可供儿童直接操作的物质材料,只是单纯地听教师的讲解或演示,儿童就不可能获取相关的科学经验,仅在头脑中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儿童对操作物质材料的兴趣,若引导得当,就能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因为在操作物质材料的活动中,儿童不仅满足了动手的欲望,还能够有所发现,或者得到一个成功的结果,这些更强化了他们对于科学活动的兴趣,成为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动力。 
        4.适当提出挑战,激发探索动机。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间接引导幼儿,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探索,发散性问题与聚合性问题并重。发散性问题,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探索。引出不同答案,而这些答案又都是可以接受的。而聚合性问题,即只能向一个方向思考,它与开放性问题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5.设计统合活动——拓展探索深度。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以科学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渗透各领域教育目标。如:各种各样的弹性、有趣的磁铁、滑轮的作用等。设计以其它领域为中心的活动,渗透科学教育内容。如:昆虫王国、不同国家的人、房屋的装修等。这些活动既有集体的,也有适合个人探究与小组探究的,还要有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究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但要立足于幼儿日常生活,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还要挖掘幼儿内在潜力资源,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已知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采用个别、小组、自由结伴、集体相结合的方式,给幼儿以充分的时间,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等等,使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在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要遵循幼儿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达到“教”与“学”的客观统一。
        总之,“我来发现,我来探索”表达了孩子们渴望学习、渴望发展的心声。因此,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更多地为孩子们提供既贴近生活、又丰富可变的学习空间,多途径的引发幼儿积极的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使幼儿能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为幼儿最终能成为一名探索、发现型的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浅谈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论证启新程,共“研”途繁华开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2024年度课题开题论证会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