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基于脑的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实验讲究

来源: 浙江学前教育网  0人参与

[ 摘要 ] 本研究根据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及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 幼儿创造潜能 开发训练模式,结果表明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可有效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创造素质的协调发展,而且幼儿年龄越小、开发越早,效果越显著。

[ 关键词 ] 幼儿;创造潜能;脑科学;脑机能

一、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基础,在创造性人才培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陶行知先生指出,“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凡是具有正常智力的幼儿都具有创造潜能,并且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实施创造教育得以更好地开发。“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1] 根据脑科学研究新成果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模式,是创造教育的新视角。本实验试图通过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模式的实践探索,构建一个以培养幼儿创造力为素质教育切人点的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模式,努力为幼儿搭建发展自我的平台,不断提升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幼儿创造潜能及诸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一 ) 实验假设

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活动都是大脑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神经细胞机能的发展遵循着“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原理,相应的训练能有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所调节的心理行为或机能的发展和提高。本实验试图通过对实验班幼儿进行有计划的环境刺激、肢体活动训练及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其大脑神经细胞机能及创造潜能的有效发展。

( 二 ) 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择大、中、小各两个班的幼儿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一年的环境刺激、肢体运动和心理训练等方面的实验,通过前后测结果的比较考察实验效果。由于对幼儿进行创造力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采用了伦祖利与哈特曼设计的“资优学生行为特征量表”,对幼儿的创造动机特征、创造特征及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 ( 包括动作的敏捷性、准确性、条理性、独创性 ) 进行了前后测试。

( 三 ) 实验变量及控制

1 .因变量。

幼儿创造动机特征、创造特征及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特征。

2 .自变量。

研究者希望构建的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模式,包括:环境刺激法 ( 形象操作法、音乐刺激法及多媒体形声色光刺激法等 ) 、肢体运动法 ( 肢体智力操、舞蹈、幼儿手指运算法及书法训练法等 ) 和心理训练法 ( 放松训练法、愉悦形象想像法、言语暗示法及思维训练等 ) 。

( 四 ) 实验过程

本实验选择研究者所在城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实验幼儿园作为实验基地,挑选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组成课题实验队伍,并多次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从技术上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同时,极力争取幼儿家长的配合,有效控制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全力保障人力、财力及物力的及时投入。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一 ) 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在激发幼儿创造性动机中的作用

表 1 实验前后幼儿创造性动机的比较

小班

X+-s

中班

X+-s

大班

X+-s

前测

10.60+-9.72

16.71+-14.95

18.70+-16.81

后测

28.68+-6.43

32.80+-6.26

33.03+-5.92

t

6.82

4.73

3.85

p

0.00**

0.00**

0.03*

注: *P ≤ 0.05**P ≤ 0.01

从表 1 对实验班幼儿创造性动机特征测试的结果中不难看出,实验后各班幼儿创造性动机特征的均分较实验前都有了明显提高:小班提高 18.08 ,中班提高 16.09 ,大班提高 14.33 ;实验后小班幼儿均分高于实验前中班及大班幼儿均分,实验后中班幼儿均分也高于实验前大班幼儿均分。这都充分说明我们进行的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有着显著效果。

各年级实验班幼儿创造性动机特征在实验前后都出现了明显差异,不过差异的程度有所不同,表现为:小班最大、中班次之、大班较小。可见,对幼儿进行创造性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应从小班做起,幼儿年龄越小、开发越早,效果越显著。

( 二 ) 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在幼儿创造特征发展中的作用

表 2 实验前后幼儿创造特征的比较

小班

X+-s

中班

X+-s

大班

X+-s

前测

11.02+-10.05

15.69+-14.67

19.05+-17.48

后测

29.51+-5.97

32.46+-6.31

34.11+-5.73

t

7.43

5.08

3.96

p

0.00**

0.00**

0.03*

从表 2 反映的幼儿创造特征的测试结果来看,实验前后各年级实验班幼儿创造特征的均分较实验前都有明显的提高:小班提高 18.49 ,中班提高 16.77 ,大班提高 15.06 ;实验后小班幼儿均分高于实验前中班及大班幼儿均分,实验后中班幼儿均分也高于实验前大班幼儿均分。这也同样证明了创造潜能开发训练模式在塑造幼儿创造性特征上有着良好效果。

各年级实验班幼儿的创造特征在实验前后都出现了明显差异,但差异的程度有所不同,同样表现为:小班最大、中班次之、大班较小。这说明,创造潜能开发的系列训练对小班幼儿创造特征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也进一步说明,对幼儿特别是年幼幼儿进行创造潜能开发的重要性。

( 三 ) 幼儿创造潜能开发训练在幼儿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就是把各种创意变为实实在在的创新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而知识技能的掌握主要靠平时的训练。幼儿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的特征可归纳为:动作的敏捷性、准确性、条理性、独创性。在我们进行的所有子课题的实验中,都注重了幼儿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孩子们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创造、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如在“形象操作”实验中,我们通过让幼儿摆弄各种学具、用具,创造出占有一定空间的艺术作品来训练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游戏”实验中,我们通过让幼儿制作玩具、使用玩具,训练幼儿的动作和操作能力;在“音乐舞蹈课程”实验中,通过让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来训练幼儿的动作能力。这不仅对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体格、匀称的体态以及发展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促使他们把个人的创意变为实实在在的“创造产品”,并在此过程中享受到了创造的幸福和快乐。

四、讨论

( 一 ) 环境刺激是个体身心发展和创造潜能开发的外部动因

人类个体自来到这个世界就处于周围环境的包围之中,时时刻刻接受着声、光、色、形等各具特色的环境刺激的影响,产生相应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个体的生理心理机能就在与周围环境刺激的交互作用中不断成熟与发展。同理,个体的创造潜能也是在适宜环境刺激的作用下通过主体的积极活动才有可能被挖掘出来。

1 、环境刺激是促进幼儿神经细胞发育及其功能发展的重要因素。

脑的胚胎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证明,脑的发育是脑功能模块的构建过程,是在遗传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在脑个体发育过程中,生成的脑细胞及其突触总数超过实际所需的量,在环境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个体的大脑会选择最佳的细胞及其突触,以构建相应的功能模块,然后“清除”超过实际所需的大脑组织成分。如胎儿脑在出生前 6 ~ 9 周,已形成的脑细胞数超过正常成人的一倍,这种超量为形成脑的诸多基本功能模块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调节的内脏活动功能模块将很快组建起来,但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感觉——运动模块,因母体内环境刺激有限,得不到充分发展,造成大量多余细胞的清除,出生时脑细胞总数与成人相同,但细胞体积小,树突分枝少,轴突裸露。出生后在丰富外界刺激的作用下,大脑消耗的能量将占全身总能量的一半,主要用于神经细胞轴突髓鞘化,促使树突分枝、胞体增大以及突触大量形成, 4 ~ 6 岁儿童脑细胞间的突触总数为成人脑细胞突触总数的 150 %,为脑的各种高级功能模块的构建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2] 在幼儿脑神经细胞发育的这一关键时期,提供视动觉形象刺激、音乐听觉刺激、多媒体声光色形综合刺激等对促进高效突触与细胞网络的形成和多余细胞与突触的清除、提高脑细胞的功能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环境刺激的类型和特点决定着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在个体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自无知无识、潺弱无力到有文化、懂技术、守规则、善协调的合格的社会成员,其间经历着一个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从不会到会、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不断地接受外部环境刺激的作用,使外部环境的要求与规则逐步内化为心理能力的过程。

对幼儿来说,在与外部环境刺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总要接触相应的客观事物。当这些客观现实作用于幼儿的感觉器官时,就会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情感等各种各样的心理现象与心理过程,通过进一步接触客观现实和深入反映客观现实,充分利用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幼儿将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幼儿的心理是对其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从出生那天起,幼儿就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游戏与学习,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去感知周围的事物,不断适应客观世界,同时产生对事物的认识,使自己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形成自己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愿望等。幼儿接受的环境刺激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能力和性格、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水平。翻脱离了环境刺激的作用,幼儿心理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适宜的环境刺激对促进幼儿神经细胞的发育及其功能的完善,促进其创造动机特征、创造特征及创造性动作操作能力等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 二 ) 肢体运动是开发大脑创造潜力的有效手段

人类个体的一切创造活动都是大脑神经系统支配下的身心活动。脑科学研究发现,肢体活动既是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神经活动调节的结果,又可进一步刺激并加强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神经活动,促进这些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功能的发展。

1 、肢体运动能增强幼儿的体质,为其创造潜能的开发奠定基础。

人的创造潜能发展是建立在健全的生理基础之上的。健全的生理基础,特别是健全的神经系统及大脑是创造潜能发展的先决条件。肢体运动能使骨骼更结实、肌肉更丰满、神经系统活动更灵活,能有效促进个体运动系统的发育,全面发展个体的体能,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和各器官的机能水平,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个体创造潜能发展奠定生物学基础。正如皮亚杰所说,身体活动是思维认识发生的先导和基础。大脑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它要靠肢体活动来促进发展,肢体运动是大脑充分发育的必要条件。实际上,肢体运动对创造潜能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通过肢体运动对身体产生的各方面影响来实现的。如,肢体运动促进呼吸功能增强,促进人体氧利用率提高,从而为大脑供氧提供更好的条件;肢体运动促使消化功能增强,使人体从食物中吸收更多的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使血液中的血糖比例增大,从而有利于提高心智活动的能力。 [4] 因此,巴甫洛夫指出:“身体的操练,就是神经系统的操练”。

2 、肢体运动可以促进幼儿神经系统机能的完善,使其头脑更灵活。

大脑是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总指挥,人的活动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以神经系统机能的发育完善为基础的。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小白鼠大脑皮层的重量与厚度增加,神经细胞的突起数量明显增多,且大脑中与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生化物质如乙酰胆碱酶的含量也明显增加。有研究还证明好动的动物容易训练,并且具有更强的记忆力。事实上,神经系统的发展,除必要的营养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信息刺激。对人脑起作用的信息刺激,有的来自外部,有的来自人体和内部器官,特别是骨骼、肌肉兴奋时产生的生物电对人脑发育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脑成像技术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上各有相对应的功能区。肢体运动的各种动作多是在短时间内甚至是一瞬间完成的,并且要求一定的数量和强度。此时,因肌肉运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对大脑的皮层刺激强度大,被动员起来处于工作状态的细胞多,而大脑相应部位在受到刺激后,还要通过神经系统向身体各部分发出指令,与此同时,肌肉运动还可以使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功能不断提高,传导速度不断加快,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灵活性与均衡性,提高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从而使整个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

3 、身体运动有助于充分开发大脑的创造潜能。

有学者认为,人的大脑有 4 种功能:感受功能、存储功能、判断功能、创造功能,而在多数情况下人们较多地运用前 3 种功能,运用创造功能较少。这也就是说,一个人所显示出来的创造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自己创造潜力的开发程度。脑成像技术告诉我们,与创造力相对应的脑区位于前额的脑前叶部分。然而,大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左脑和右脑是它的两个支系统。人的创造力是左右脑的整体功能,是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的结果。因此,只有大脑的左右半球得到和谐的发展,人的创造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开发。肢体运动能有效地引发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活动,激发创造潜能。 [5] 如,在孩子们的肢体运动和游戏过程中,为了达到游戏目的,总要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游戏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能够引发各种想像,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表现,同时得到有效发展。

( 三 ) 心理训练是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必要条件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身心交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心理活动的效果和水平依赖于一定神经细胞的生理机能状态和机能水平,同时,心理活动的有效进行又会促进相应神经细胞生理机能的发展和提高。嘲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可进一步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机能水平,对有效开发幼儿创造潜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心理训练可使幼儿身心调整到最佳机能状态。

心理训练通过人的精神与身体的“对话”,加强大脑与肌肉的双向联系;通过大脑对内脏器官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调节支配,提高对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有目的的认知训练可以纠正和改变不良的身心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因此,系统的心理训练可以帮助幼儿实现对情绪、思维和行为的最佳控制。

2 、心理训练有助于幼儿内在潜能的不断发掘。

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最大的潜能存在于大脑之中。心理训练通过体脑“对话”可以打开通往潜意识的大门,加之大脑本身功能的增强,就更有利于幼儿调动和挖掘自身的潜能。系统的心理训练能够教会幼儿不自觉地发掘内在潜能。可以说,幼儿所接受的心理训练越多,自我活动越活跃,所接受的内部刺激越丰富。而自身能量释放得越充分,被开发的潜能也就越多。因此,有针对性地利用放松训练、愉悦形象想像训练、思维训练及言语暗示等方法来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是提高幼儿整体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3]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6 — 7 页.

[2] 沈政.脑科学与素质教育叭教育研究, 1999(8) .

[4] 王忠明.大脑学习与记忆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生物学教学, 2004(3) .

[5] 陈慧敏.身体运动与儿童智力开发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2000(6) .

[6] 吴锡改.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J] .中国教育学刊, 1999(4) .

_uacct = UA-670247-6; urchinTracker();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奥尔夫音乐mp3欣赏:舞龙舞狮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缅怀追思 浸润童心 —长兴县煤山镇中心幼儿园开展4月主题党日活动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