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论文:小材料大智慧
“大知识、小知识”, “高结构、低结构”……在国培计划培训期间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词汇,初听到感到并不陌生,但听了各位教授、专家的详细阐述,却感到当前幼儿园对这些词的诠释及做法缺乏深层的理解。
“大知识”让我们关注幼儿的需求和游戏表现
“大知识”是指人类在进化的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适宜地生存和发展必需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是程序性知识,是默存的知识,是沉淀的知识。如,儿童习得的语法的底层结构,有关物理世界、生物世界以及心理世界的基本法则,以及个体探索世界的学习方式。大量研究表明,这些知识大多是在学龄前形成的,自由游戏是“大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
而当前我们幼儿园的现状是,其一,教师教育理念保守,教师的集传授多于幼儿的自主学习、自主游戏。如,教师在到姐妹园参观时,首洗看备班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在教淆活动评价时讲得较多的是教师对教融的运用,极少涉及幼儿在整个学习随程中的表现描述,更是没有结合幼阻表现分析活动效果。其二,自20世l~80年代至今,我国多数幼儿园每日洳时间安排一成不变,多数时间是教脚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孩子自主学鞫、自主探索的时间少之又少。这让融思考,幼儿园以集体教学为主,小 教学为辅,及与区域游戏相结合的 习模式,是否适合学前儿童对“大知识”的掌握?教师思想意识中幼儿的学习、知识的获得及关键经验的掌握是应该由教师来传授,还是由幼儿自主探索?
“小知识”让我们关注儿童的内隐学习
学龄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学习“小知识”,它是人类目前所概括出来的关于世界与自身的知识,如一些文本知识,是儿童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基础。内隐学习是儿童获得“大知识”的有效途径,但“大知识”和“小知识”并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引发了我对当前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反思。引用国培计划培训中郭力平教授的观点——目前,幼儿园对为什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缺乏信念的动力,具体体现在处理游戏、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上;对学习、对知识的理解缺少宽阔的视域;基于主题的教育活动成为解决幼儿园“游戏与学习”之争的唯一答案,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幼儿期学习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对幼儿学习方式应有正确的理解,从发展的适宜性角度来看,适宜的学习方式应强调在游戏中、生活中的自发学习和自主游戏,应反对以知识点教授为主导的训练。
多结构的游戏材料关注幼儿自主游戏
在环境创设中,教师对活动区域的材料准备虽然很丰富,但更多的是注重知识、技能的练习,缺少游戏性、趣味性;教师在活动中过多重视结果,对幼儿的活动过程关注不够,忽略了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活动过程的支持;教师常常无意间剥夺了幼儿的主动学习机会,没有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游戏空间。对教师不适宜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有这样几点: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理解不够清楚,忽视幼儿自主自发生成游戏,活动内容常常是教师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教师对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不强,甚至是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游戏中观察到幼儿问题后不知怎样判断、分析,更不知如何支持幼儿自主游戏。
材料的提供对于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结构”材料是指具有显性的教学目标,具有特定性探索的材料。提供高结构材料时如何将目标物化到游戏材料中是教师应考虑的关键点,同时,要体现幼儿在操作材料时的探索性。
“低结构”材料是指具有隐性的教学目标,具有多样性探索与表现的材料。低结构材料可以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由于幼儿操作方式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组合材料的过程本身比产生的结果更让孩子感兴趣,更能发挥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与学习。“非结构”材料的价值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如水、泥等原始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了再创造的空间及时间。
“高结构”、 “低结构”和“非结构”的材料并没有好坏之分,具体活动中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结构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 国培计划短短的10天培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新信息,也使我们深深思考: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定位——幼儿园如何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激发教师日常的研究热情,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幼儿园日常研究的内容——应是结合实践,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管理者的评价——不仅要考虑教师的需求,也要推敲研究的问题是否从孩子中来,引领教师从观察幼儿人手,转变教育视角,了解幼儿需求,从而解决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文/北京市第六幼儿园 王继军)
手工材料
关键词:材料
- 顺应发展,让材料与幼儿有效互动 2012/09/24
- 发挥材料在幼儿主动探究活动中的桥梁作用 2012/09/12
- 幼儿园科学区域投放材料的原则 2012/05/04
- 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2012/04/22
- 支持幼儿创造与表达的“材料超市” 2012/03/23
-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