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的三个误区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meizi 感谢 meizi 上传 0人参与

     科学本身所具有的探究本质决定了探究是科学活动的基本方式,但教师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往往不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而陷入如下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形式轻内涵——科学探究等同于幼儿“动手” 
  案例: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教师提供了装满水的盆子、石头、铁块、积木、小皮球等各种材料。在让幼儿一一辨认后,教师说:“孩子们,你们带着这些朋友去玩一玩吧。”教师话音刚落,幼儿便一拥而上争抢材料。虽然教师努力维持秩序,但场面仍然比较混乱,不时有幼儿把水泼洒到同伴身上。当幼儿问及如何让积木沉到水里时,教师则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探索答案。活动结束环节,教师让幼儿说说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哪些东西是浮上来的。最后,教师得出结论:“比较重又比较小的东西容易沉下去,比较轻又比较大的东西容易浮上来。” 
  分析:在看似“热闹”“充实”的活动背后,幼儿似乎所获无几。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只是提供了足够多的材料让幼儿动手操作,而对如何操作以及为何操作等缺乏针对性的指导。而且,整个活动进程都是在教师预设的程序中进行的,对幼儿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让幼儿无目的的探索来敷衍。 
  其实,探究式科学活动中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等等。因此,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仅仅动手操作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重视幼儿通过观察科学现象来思考问题。并引导幼儿对探究结果进行猜测、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且让幼儿对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等等。 

  [误区二]重知识轻情感——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学思想的培养 
  案例:科学活动“颜色变变变”的目标定位为: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知道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与判断能力。 
  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该活动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但对在活动中究竟培养幼儿什么样的情感以及价值观等并没有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科学领域的目标则突出了“体验”“感受”“喜欢”等情感、态度、兴趣方面的价值取向。 
  因此,科学活动的目标应涉及科学知识,科学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并在教学中积极地去实现这三个目标。但有些教师在活动设计中对情感目标较少涉及,即使涉及也较笼统而难以操作,致使“情感目标”仅仅成为教师教案中的一种“摆设”。科学的情感正是源于幼儿对科学本身的探究需求,教师只有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索与实验,才能使幼儿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幼儿在质疑中自主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反应,积极引导幼儿以积极的情感态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误区三]重过程轻结果——忽视活动结束环节经验的提升 
  案例:在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沙漏”中,第一个环节,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沙漏,探究沙漏时间与沙子数量的关系;第二个环节,再次制作沙漏,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大小的关系;第三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探究沙漏速度与漏口多少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 
  分析:在教师引导下幼儿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但各活动环节中缺乏让幼儿对实验结果的及时记录和整理,活动结束时教师也没有组织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由于幼儿的分析、归纳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所以他们难以形成和获得系统的知识经验,不能在充分发现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科学概念。其实在活动结束环节,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幼儿的认知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比如,通过照片或视频再现活动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幼儿思考探究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通过讨论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知识经验。(李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儿园中班语言《金色的房子》教学设计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