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务幼儿园教案特色教育文案幼儿教育论文图片幼儿园课件视频电子书幼儿故事童谣歌曲游戏家庭教育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流畅性的影响因素

来源: data.06abc.com 作者: gaowa 感谢 gaowa 上传 0人参与

        【摘 要】流畅性本应是对幼儿园所有活动的要求,但对于音乐活动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了教师和专家的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流畅性呢?笔者从音乐本身、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活动的情节安排三个方面,结合众多音乐活动的案例,找出了影响音乐活动审美流畅性的因素,以及如何调整这些因素才能让教师组织好一堂音乐活动。 
        【关键词】音乐活动 审美流畅性 干扰因素 
        在幼儿园观摩活动时,一个优质的音乐活动往往给人以无限的享受,而某些活动也可能让执教的教师痛苦、参与的幼儿痛苦、听课的教师也痛苦。到底是什么因素把优美的音乐活动打乱了呢?是什么干扰了音乐活动的审美流畅性呢? 

        一、音乐本身缺乏流畅性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有三种:意趣、情趣和谐趣。一部音乐作品也就在这三个方面引导着欣赏者的审美情绪。”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一首好的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歌曲应该是:歌词特别有童趣或编排的故事情节特别引人入胜,或者是特别能调动幼儿的情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但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曲调既不优美,歌曲中的故事情节又很牵强的歌曲,这样,一堂音乐活动就硬生生地被这样的歌曲给破坏掉了。例如小班歌曲《金色太阳》,歌词只有两句“噢,金色太阳在哪里?他不在这里。噢!金色太阳在哪里?这里这里在这里。”乐曲也比较简单,虽然歌曲的难度比较适合小班幼儿,但是音乐本身不流畅,歌词本身缺乏童趣,因此,听到这首歌,幼儿没有喜悦的感觉,身体也没有要动起来的愿望。这样,即使是很听话的幼儿也只能在低情感参与层面上。 

        二、教师的因素 
        (一)教师的语言不连贯 
        要想音乐活动流畅,教师语言的流畅性是第一要求,假如教师总是在语言上思考并停顿,自然就打破了音乐活动的流畅性,也打破了幼儿思维的流畅性。例如,在中班音乐游戏《小刺猬摘果子》中,教师经常说“男小朋友”、“女小朋友”,这种表达相对于男孩子、女孩子来说,比较拗口,不适宜在活动中经常使用。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夸张,富有感情,善于调动幼儿的情绪,第三,教师的语言指向要集中,这是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像成人一样屏蔽掉话语中的无用信息,很容易被教师某句多余的话语所分散。 
        (二)教师的提问过于宽泛 
        教师的问题过于宽泛,例如在大班节奏活动《打油茶》中,教师表演完打油茶的过程后,问你有哪些发现?由于这个问题的指向不清,幼儿就卡住了,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改成“在打油茶过程中,你都发现了什么动作呢?” 
        (三)教师用语言创设活动情境的时间过短 
        教师在用语言创设一个活动情境的时候,要确定幼儿已经进入创设的情境后,才进行下一个环节,否则,幼儿还停留在情境之外,只好“无奈”地参与了。例如在大班音乐欣赏《草丛中的土拨鼠》中,教师和幼儿刚刚做好,教师伸出手说:“我的手上有大土豆,让我们一起来切土豆吧。”幼儿还没有进入到情境中。如果,教师能够在前面多一点情景的描写,幼儿就能很快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了。 
        (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当 
        教师在音乐节奏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设计出不同的节奏,但总有一些节奏是教师比较期待的答案,因此教师会忽视对不是比较新颖的动作的评价,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时我们如果观察幼儿的表情,大家似乎都期待教师能有一个评价,当这个评价没有按期到达时,审美的流畅性就再一次被打破了。 
        (五)教师无法应对幼儿突然提问 
        教师的思维要灵活,因为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回答,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想到恰当的回答,往往会选择放弃或忽略幼儿的回答,继续按已有的活动设计进行,这时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很奇怪,思维的线就被牵到那个幼儿的回答中了。 
        (六)教师的动作幅度小 
        教师的动作要到位,甚至夸张,否则幼儿就会放不开,而不敢或不好意思做动作,例如,在中班音乐游戏《小刺猬摘果子》中,教师的师范动作很小,在模仿小刺猬在地上打滚,好让果子粘到身体的刺上时,教师只是在椅子上用头转动来表示小刺猬打了个滚,另外,在模仿小刺猬用小屁股撞击果树时,教师只是轻轻一扭胯,因此,在随后的环境中,我们看到幼儿在撞击小树以及打滚来收集果子的时候都很忸怩。 

         三、情节编排的因素 
        (一)情景导入生硬 
        在活动的开头,教师往往用语言来导入活动的主题,但如果导入得不恰当,就会使整个活动显得生硬。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手的舞会》幼儿入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是用嘴巴说“客人老师好”的,没有伴随小手的挥动,但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却说“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是用小手打招呼的,是不是?”幼儿也只能随声附和地说“是”。 
        (二)情节设计不合逻辑 
        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故事不一定要符合成人的逻辑,但一定要符合幼儿的逻辑,在音乐游戏《小刺猬摘果子》中,故事就编排得很奇怪,前面老师刚刚讲过小刺猬是用打滚的方式把果子收集到自己身上的,但在后面的环节里,老师又说刺猬大早上起来提着篮子,另外,在小刺猬摘完果子后,儿歌是“好朋友,看一看,笑一笑,阿嚏,阿嚏”。教师并没有解释这个“阿嚏”是因为什么而打喷嚏,所以每当儿歌唱到这个“阿嚏、阿嚏”的时候,幼儿都要先愣一下,然后再去做打喷嚏的动作。 
        (三)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某一部简单的动作时间太长,幼儿就容易溜号(如大班节奏活动《打油茶》教师在打油茶时,一个动作大概占了4个八拍,这时幼儿就开始溜号,这样教师在继续下一个动作的时候,幼儿的思绪就不能及时接上了。 
         另一方面,游戏中角色转换过频也容易使活动丧失本身的流畅性。幼儿的角色转化速度相对于成人来说要慢得多,如果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出现比较频繁的多次转换,不仅活动本身显得很乱,而且幼儿很难转换过来,造成游戏的“卡壳”。  手工材料

本文来源:来自用户上传,如涉及原文作者版权请留言本站,本站将及时处理
网友跟贴 0人跟贴 | 注册
账号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幼儿园手工材料

精华推荐

进入资源频道

幼小衔接:巧借亲子活动缓解新生入园焦虑

最新新闻

进入新闻频道

妈妈课堂 乐活同行

© 1997-2019 浙江学前教育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09002701号-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服务项目 | 广告服务 | 代理合作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