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流畅性的影响因素
【摘 要】流畅性本应是对幼儿园所有活动的要求,但对于音乐活动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在听课、评课过程中也越来越受到了教师和专家的关注,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流畅性呢?笔者从音乐本身、教师的语言和动作、活动的情节安排三个方面,结合众多音乐活动的案例,找出了影响音乐活动审美流畅性的因素,以及如何调整这些因素才能让教师组织好一堂音乐活动。
【关键词】音乐活动 审美流畅性 干扰因素
在幼儿园观摩活动时,一个优质的音乐活动往往给人以无限的享受,而某些活动也可能让执教的教师痛苦、参与的幼儿痛苦、听课的教师也痛苦。到底是什么因素把优美的音乐活动打乱了呢?是什么干扰了音乐活动的审美流畅性呢?
一、音乐本身缺乏流畅性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有三种:意趣、情趣和谐趣。一部音乐作品也就在这三个方面引导着欣赏者的审美情绪。”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一首好的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歌曲应该是:歌词特别有童趣或编排的故事情节特别引人入胜,或者是特别能调动幼儿的情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但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曲调既不优美,歌曲中的故事情节又很牵强的歌曲,这样,一堂音乐活动就硬生生地被这样的歌曲给破坏掉了。例如小班歌曲《金色太阳》,歌词只有两句“噢,金色太阳在哪里?他不在这里。噢!金色太阳在哪里?这里这里在这里。”乐曲也比较简单,虽然歌曲的难度比较适合小班幼儿,但是音乐本身不流畅,歌词本身缺乏童趣,因此,听到这首歌,幼儿没有喜悦的感觉,身体也没有要动起来的愿望。这样,即使是很听话的幼儿也只能在低情感参与层面上。
二、教师的因素
(一)教师的语言不连贯
要想音乐活动流畅,教师语言的流畅性是第一要求,假如教师总是在语言上思考并停顿,自然就打破了音乐活动的流畅性,也打破了幼儿思维的流畅性。例如,在中班音乐游戏《小刺猬摘果子》中,教师经常说“男小朋友”、“女小朋友”,这种表达相对于男孩子、女孩子来说,比较拗口,不适宜在活动中经常使用。其次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夸张,富有感情,善于调动幼儿的情绪,第三,教师的语言指向要集中,这是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像成人一样屏蔽掉话语中的无用信息,很容易被教师某句多余的话语所分散。
(二)教师的提问过于宽泛
教师的问题过于宽泛,例如在大班节奏活动《打油茶》中,教师表演完打油茶的过程后,问你有哪些发现?由于这个问题的指向不清,幼儿就卡住了,如果教师把这个问题改成“在打油茶过程中,你都发现了什么动作呢?”
(三)教师用语言创设活动情境的时间过短
教师在用语言创设一个活动情境的时候,要确定幼儿已经进入创设的情境后,才进行下一个环节,否则,幼儿还停留在情境之外,只好“无奈”地参与了。例如在大班音乐欣赏《草丛中的土拨鼠》中,教师和幼儿刚刚做好,教师伸出手说:“我的手上有大土豆,让我们一起来切土豆吧。”幼儿还没有进入到情境中。如果,教师能够在前面多一点情景的描写,幼儿就能很快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了。
(四)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不当
教师在音乐节奏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设计出不同的节奏,但总有一些节奏是教师比较期待的答案,因此教师会忽视对不是比较新颖的动作的评价,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这时我们如果观察幼儿的表情,大家似乎都期待教师能有一个评价,当这个评价没有按期到达时,审美的流畅性就再一次被打破了。
(五)教师无法应对幼儿突然提问
教师的思维要灵活,因为在音乐活动中,幼儿经常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回答,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想到恰当的回答,往往会选择放弃或忽略幼儿的回答,继续按已有的活动设计进行,这时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很奇怪,思维的线就被牵到那个幼儿的回答中了。
(六)教师的动作幅度小
教师的动作要到位,甚至夸张,否则幼儿就会放不开,而不敢或不好意思做动作,例如,在中班音乐游戏《小刺猬摘果子》中,教师的师范动作很小,在模仿小刺猬在地上打滚,好让果子粘到身体的刺上时,教师只是在椅子上用头转动来表示小刺猬打了个滚,另外,在模仿小刺猬用小屁股撞击果树时,教师只是轻轻一扭胯,因此,在随后的环境中,我们看到幼儿在撞击小树以及打滚来收集果子的时候都很忸怩。
三、情节编排的因素
(一)情景导入生硬
在活动的开头,教师往往用语言来导入活动的主题,但如果导入得不恰当,就会使整个活动显得生硬。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手的舞会》幼儿入场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是用嘴巴说“客人老师好”的,没有伴随小手的挥动,但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却说“我们刚才进来的时候是用小手打招呼的,是不是?”幼儿也只能随声附和地说“是”。
(二)情节设计不合逻辑
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故事不一定要符合成人的逻辑,但一定要符合幼儿的逻辑,在音乐游戏《小刺猬摘果子》中,故事就编排得很奇怪,前面老师刚刚讲过小刺猬是用打滚的方式把果子收集到自己身上的,但在后面的环节里,老师又说刺猬大早上起来提着篮子,另外,在小刺猬摘完果子后,儿歌是“好朋友,看一看,笑一笑,阿嚏,阿嚏”。教师并没有解释这个“阿嚏”是因为什么而打喷嚏,所以每当儿歌唱到这个“阿嚏、阿嚏”的时候,幼儿都要先愣一下,然后再去做打喷嚏的动作。
(三)环节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某一部简单的动作时间太长,幼儿就容易溜号(如大班节奏活动《打油茶》教师在打油茶时,一个动作大概占了4个八拍,这时幼儿就开始溜号,这样教师在继续下一个动作的时候,幼儿的思绪就不能及时接上了。
另一方面,游戏中角色转换过频也容易使活动丧失本身的流畅性。幼儿的角色转化速度相对于成人来说要慢得多,如果在一次音乐活动中,出现比较频繁的多次转换,不仅活动本身显得很乱,而且幼儿很难转换过来,造成游戏的“卡壳”。
手工材料
关键词:音乐活动
-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2013/07/21
- 玩音乐——浅谈幼儿音乐活动中的愉悦韵味 2013/02/27
- 怎样组织好幼儿的音乐活动? 2013/02/21
- 浅析如何激发小班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013/01/31
- 幼儿音乐活动的尝试 2013/01/28
-
暂无...